-
-
证监会出手规范再融资 遏制“泡沫式筹码供给”
证券公司、会计公司要发挥好中介职能,把IPO、再融资的价格定得更加公平合理。从监管者来说,则需要对蜂拥而至的融资需求分门别类地加以引导,对过度需求加设一定程度的“减速装置”,遏制非理性“泡沫式筹码供给”。2017-02-20
-
-
金融行业的十二大“金融牌照”
一直以来,企业持有的金融牌照数量已然与实力划上了等号。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行业内也涌现出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在混业经营的趋势面前,他们对于金融牌照的“野心”也伴随着实力的增长日益强烈。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随着监管的逐渐严格,这些依托互联网开展金融业务的企业正在面临着违规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这也让企业对于可以持牌合规经营的愿望更为强烈。2017-02-20
-
-
IPO常态化 质量齐升抑炒壳服务实体经济
每周一批,新股发行已是常态化。2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下发今年第四批12家企业的IPO批文,由此,今年以来,已有46家企业拿到了IPO批文。对此,市场人士表示,IPO的快节奏与常态化发行,将有助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并且对于市场恶炒壳资源有很大抑制作用,有利于市场回归理性投资、价值投资。2017-02-16
-
-
2017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月10日,2017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在证监会机关召开。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分析了当前市场形势,部署今年重点任务。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刘士余出席,作题为“不断强化‘四个意识’ 牢牢把握稳中求进 协调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稳定发展”的讲话。2017-02-16
-
-
多文件点名支持企业上市 专家预计今年直接融资规模达3000亿
《证券日报》记者经过梳理后注意到,最近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中央层面以及部委发布的多个文件,都将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作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加以阐述。专家预计,今年直接融资规模会远超去年,甚至达到3000亿元。2017-02-16
-
-
保险资金新近密集调研133家上市公司 最密集又属碧水源
保监会连番发力整顿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高压当头之下,保险资金今年还会是资本市场上的活跃力量吗?答案是,热度一直都在。哪些行业最受险资关注? 又有哪些险企的调研动向最受关注?险资会否减少A股投资?2017-02-15
-
-
私募机构参与新三板市场做市业务进入倒计时阶段
随着私募做市启动日期越来越近,监管层对新三板做市交易的监管也开始升级。
近日,针对华龙证券、信达证券、中投证券等3家做市商的违规做市交易行为,全国股转系统发布3份监管公告。分析人士认为,私募机构做市即将正式开启,在这样时点处罚3家做市商意味深长,毕竟针对私募做市机构的监管难度更大,监管应该是有意为之。2017-02-15
-
-
中国股市需退市常态化
截至2017年1月26日,中国今年的IPO新发行数已经高达54家,基本保持工作日均3家的势头,并且没有放缓的迹象。相当一部分投资者与学者认为,大量IPO令供求关系失衡,引爆市场抵触情绪,直接导致了今年以来主板和创业板的下跌。而另一派舆论则称新股发行并非股市下挫的根本原因,暂缓IPO毫无道理可言。2017-02-15
-
-
中基协:落实中央房地产调控精神 规范私募资管投资行为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研究制定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备案管理规范第4号-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以下简称《备案管理规范第4号》),对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热点城市普通住宅地产项目、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融资用于支付土地出让价款或补充流动资金等行为进行了规范。2017-02-15
-
-
[PreIPO企业必读]25家企业IPO被否问及87个问题分类整理
2016年以来,已有3家新三板企业成功IPO,越来越多的新三板企业正在或打算进行IPO,在IPO之前企业应做什么样的准备以顺利通过监管审核?本文梳理了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12日未能成功通过首发审核的25家企业,结合发审委首发审核公告与监管政策细节剖析企业未过会的原因,旨在为新三板企业在主板、中小板或创业板IPO提供借鉴,在申报之前做足准备。2017-02-13
-
-
巴菲特:投资要尽可能保持简单
巴菲特投资理念的核心主要是三个:安全边际、竞争优势和能力边界;也有多次到办公室拜访巴菲特的投资者认为,在具体管理公司的过程中,巴菲特最值得关注的特长是他化繁为简的能力,伯克希尔公司投资的企业横跨许多产业,有30多万名员工,三、四千亿美元的市值,但是总部只有20名左右的员工。2017-02-13
-
-
证监会:加强并购重组商誉审核 引导估值回归
“两会”渐近,各部委开始对两会提案议案进行答复。针对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关于加强对并购重组商誉有关审核及披露的监管的提案》,证监会于2月8日正式答复,表示要加大审核力度,形成监管威慑;强化业绩补偿监管,引导市场估值回归。2017-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