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联合集团成员企业
中文

东北投资环境分析

作者:未知来源:未知时间:2016-11-08

一、存在的现象及问题:

·营商环境差:

招商引资存在“忽悠”现象,政府用各种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各企业投资,等企业资金到位已经开始工程建设后,原来许诺的承诺就不见了,政府不仅百般拖延推诿,更有甚者利用企业骑虎难下的境地借机吃拿卡要,让企业家苦不堪言,最后不得不伤心离去。

·思想思维落后,全民爱拉关系:

在东北,无论是经商,就业,办事,升学,工作,几乎都离不开“托关系“。

·体制机制僵化,行政效率慢:  

东北开办企业所需要的程序是全国最繁琐和漫长的,就登记物权的流程而言,上海只需要4个步骤即可,而东北步骤最少的城市是沈阳,12个步骤,意味着东北最快的城市也比上海慢了整整3倍!在东北打一个商业纠纷的官司,平均需要363天,差两天刚好一年!

·投资不过山海关,投过去,收不回来,人才和资本流失: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总是寻找最适合自己、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资本总是流向最适宜自己增值的地方。不少的东北资本和民营企业家带着资本纷纷出走。

·上市公司诚信缺失,IPO造假现象频出:

149家上市公司中已经有23家异地办公, 2016年上半年辽宁的民间投资更是大幅下跌超过58%

此外,资源严重枯竭等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1)计划经济思维和国企思维制约东北经济转型与发展:东北是最晚退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地区,国有经济成分庞大,在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下,东北地区工业的产权制度和产业结构,一直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企改革的历史包袱重,且政府各个部门抓权的程度重。国企、央企等公有制经济沿用的是典型的官僚等级制度,民众瞧不起个体户等私营经济体。

2)东北经济结构失衡。

3)外部经济环境的原因。

4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东北地区至今市场化程度不够,不相信民营经济的力量,不相信市场的力量,不相信中小微企业的力量,民营经济发展不足。

三、解决举措:

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议明确表示,把推动东北经济脱困向好作为事关全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大局,事关区域协调发展全局和广大人民群众福祉的任务。

1、痛下决心优化营商环境,真正激发社会潜能,释放东北发展的内生动力。

2、加大改革力度,从根本上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全面对标国内先进地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开展优化投资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动‘法治东北、信用东北’建设。”

4、要求在放权的同时,还要营造公平竞争、监管有力的平台,发展诚信经济、法治经济和道德经济。

四、结论:

目前,东北经济虽然呈现出一定的改善和分化迹象,传统重化工业、资源密集型产业持续下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还比较弱小,新旧力量相互交织将延续一段时间,东北经济总体上处在筑底盘整阶段。

东北的问题根本不是微观层面能解决的,是需要从大环境和顶层设计上去解决的,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视是环境与保障,自身改革创新是动力。现如今党中央、国务院给予大量支持政策,对东北地区发展高度重视,并要求强化东北各省振兴的主体责任。大环境向好的趋势是明确的。

最主要的还是看所投资的项目如何,经商环境不好的解决是迟早的事,环境向好,项目也好,才会是投资的价值洼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交联合基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 © 2009-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交联合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